减负不减情 殡葬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之路?

新闻要闻 2025-09-15 00:36:40 55

“近些年来,减负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不减持续加快,土地资源也变得越发紧张。情殡桃花潭水网农村土葬不仅影响农村居住环境,葬何转型之路也不利于田地耕作。实现希望地方政府在优化土地利用、绿色开展环境整治的减负同时,确保相关制度能够科学、不减合理地落到实处。情殡”

这段来自人民网“领导留言板”的葬何转型之路桃花潭水网网友留言,关注的实现是农村地区部分殡葬文化与紧张的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。

当前,绿色国家和地方都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改革,减负探索殡葬管理的不减绿色转型之路。

2018年,情殡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深化丧葬习俗改革,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。

2022年,农业农村部、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《开展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》,专项整治人情攀比、厚葬薄养、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,倡导丧事简办、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。

据民政部数据,2024年,全国共有19.47万例骨灰实施生态安葬,较2019年增长67%,其中,实施海葬5.35万例,较2019年增长26%;实施树葬等其他生态安葬14.12万例,较2019年增长90%。

清明节期间,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,伴随着哀伤的汽笛声,一艘海葬专用船缓缓驶向大海。

当天,由北京市民政局、天津市民政局、河北省民政厅联合举办的“碧海寄情 爱在沧溟”2025年京津冀海葬启航活动在天津港海域举行。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近百名逝者家属登上海葬专用船送别39位逝者,从此以海为墓,寄托哀思。

“把骨灰撒向大海,是我母亲的心愿。希望母亲一路走好,在大海里得到安息。”参加此次活动的唐山市民田宝珍说,母亲生前就非常喜欢大海,现在终于如愿以偿。“今后看到大海就像看到母亲一样,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慰藉。”

清晨,河北定州于只东村村民于振江佩戴白花,将母亲骨灰放入生态墓穴。这场全程仅耗时一天的葬礼,是红白理事会新规下的标准样本:烟不超10元/盒、宴席限大锅菜、流程压缩至24小时。村支书翻开泛黄的旧账本对比:2018年某场丧事花费1.8万元,2025年降至4000元。

“理事会章程就是治丧‘说明书’,既保传统又防攀比。”祠堂墙上的新旧照片无言述说着变革——堆积如山的纸扎与素净追思会的强烈反差,见证着从“面子竞赛”到“心祭”的跨越。

京津冀殡葬协作办公室数据显示:联合海葬实施五年来,累计节约墓地用地超3200亩,参与家庭年均增长43%。在天津生态城,新建的“海之忆”数字纪念馆,正通过声呐技术将海底葬点坐标转化为互动光影展,并且已存储了2.3万条影像记录。

当前,中国乡村正通过科技赋能、制度创新与群众参与,走出一条经济、文化、生态多向发展的新路径。从海葬节地到数字追思,这些实践减轻了民众经济负担,保护了生态环境,也重塑了“厚养薄葬”的文明乡风。(实习生陈一对本文亦有贡献)

(责编:梁秋坪、秦华)
本文地址:http://shiyan.hyjuy.com/news/02f3599962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17部门联合开展三年专项行动加强鸟类保护

天河乞巧活动周开幕 7大打卡点玩转“七夕+全运”

热带低压移向海南岛,广州未来三天多雷雨

出行注意!8月29日晚起恒福路立交桥部分匝道将临时封闭施工

“打假打俗” 北京多部门协同行动封禁2万余个网络直播间

友情链接